“我到金階領罪行,處死素珍心無怨,乞求放出我夫君,只要我夫能有救,我縱死九泉哪也甘心……”10月30日晚,安徽大劇院內,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一段深情清唱瞬間點燃全場。作為“百戲入皖?星耀合肥”名家名角名劇惠民展演的重磅場次,韓再芬領銜黃梅戲經典劇目《女駙馬》,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兼具傳統韻味與時代張力的視聽盛宴。
戲迷赴約
在大戲院看黃梅戲紀念相識三周年
(資料圖)
《女駙馬》作為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鎮團之寶,歷練60 余年依舊魅力不減,此次登陸合肥更是讓戲迷們滿懷期待。
距離演出開場1個半小時,位于蕪湖路與徽州大道交口的安徽大劇院大廳前已人頭攢動,來自各地的戲迷們早早等候,只為一睹名家風采。
人群中,20歲的合肥經濟學院大三學生趙宮平身著漢服、手捧鮮花格外亮眼。“我是安慶人,從小就聽著黃梅戲長大,這次能在合肥看到再芬老師的現場演出,說什么也不能錯過!”即將見到偶像的她難掩喜悅。
27歲的池州姑娘袁娜,更是帶著“追戲”的執著而來,不到7點就守在劇院門前。“外婆和奶奶都是戲迷,我是聽著她們唱戲長大的。”
袁娜表示,她已多次奔赴合肥、安慶觀看韓再芬的演出,《女駙馬》、《徽州女人》等經典劇目看了一遍又一遍,卻始終意猶未盡。
這場演出對23歲的畢榮潔和24歲的張文建來說,更有著特殊意義。這對來自馬鞍山和亳州的情侶,正以這場黃梅戲紀念相識三周年。
“我們倆都是戲迷,黃梅戲又是安徽的地方戲,用這樣的方式過節特別有紀念意義。”畢榮潔笑著說,聽說憑演出票根還能免費游黃山,他們已經計劃好后續的安徽文旅之旅。
現場高光
好美、好聽、好經典!
當晚7時30分,大幕緩緩拉開,原本喧鬧的劇場瞬間安靜。此次演出陣容堪稱豪華,除韓再芬領銜外,國家一級演員馬自俊、老戲骨張銀旺與優秀青年演員汪晨晨等聯袂登臺,剛一亮相便博得陣陣掌聲。
作為黃梅戲的“看家戲”,《女駙馬》講述了馮素珍為救夫君冒名趕考、偶中狀元誤招東床的傳奇故事。這部源自《雙救主》的劇目,1958年由安慶專署黃梅戲劇團(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前身)首創首演,后被拍攝成電影,成為與《天仙配》齊名的黃梅戲經典。改革開放后,韓再芬在傳統基礎上融入話劇、影視等藝術元素,讓這部經典煥發新生。
當韓再芬的“女駙馬”扮相登場,尚未開口演唱、未做任何身段,觀眾席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,足見其藝術威望。
舞臺上,她以精湛功力將馮素珍的聰慧與堅韌刻畫得淋漓盡致:唱腔韻致悠長,既保留黃梅戲的傳統韻味,又融入當代審美解讀。
身段典雅大方,每一次眼神流轉、每一次水袖輕揚,都兼具傳統戲曲的寫意之美與人物塑造的細膩深刻。
“好美!好聽!好經典!終于知道名家為什么是名家!” 現場戲迷沉浸其中,忍不住贊嘆。韓再芬將傳統戲曲的唱念做打演繹得爐火純青,一顰一笑傳神到位,讓觀眾隨著劇情起伏共情。
演出結束后,觀眾久久不愿離去,掌聲如潮,不少戲迷捧著鮮花圍在演員出入口,只為再睹名角風采。
傳承之聲
希望更多力量參與到保護發展黃梅戲中來
演出結束后,韓再芬師徒等人也接受了記者采訪。談及“百戲入皖?星耀合肥”活動的意義,她坦言,全國數十種地方戲匯聚安徽,既為戲迷提供了欣賞精品的機會,也為戲曲交流、市場發展注入了活力。
“今天的觀眾互動太美妙了!我們在臺上每一個表達,都能得到觀眾的熱烈回饋。”韓再芬感動地表示,演員與觀眾同頻共振,人物的命運牽動著在場每個人的心,這種雙向奔赴的藝術體驗格外珍貴。
韓再芬介紹,《女駙馬》作為院團的看家戲,已通過“師帶徒、傳幫帶”傳到了第四梯隊演員,年輕演員在經典劇目的歷練中快速成長。
此次演出中,韓再芬與青年演員汪晨晨分飾后半場與前半場的“馮素珍”,展現了“老帶新”的傳承理念。“《女駙馬》是我們黃梅戲中非常經典的一個劇目,常演常新。”“再芬黃梅優秀青年演員”汪晨晨認為,讓青年演員一代代地不停地學習、演繹這個劇目,可以讓這門藝術永遠年輕下去。
對于“百戲入皖”活動,在《女駙馬》中飾演“公主”的“再芬黃梅青年演員”張敏表示,這是連接全國戲曲文化的一個重要紐帶,作為安徽本土戲曲、黃梅戲從業者,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,讓黃梅戲能夠更好地代言安徽。
談及黃梅戲的發展,韓再芬則有著清醒的認知:“任何劇種都不能故步自封,黃梅戲雖然廣受歡迎,但仍有進步空間。” 她呼吁,希望更多社會力量能真心實意地投入到黃梅戲的保護與發展中,用熱愛賦予這門傳統藝術更持久的生命力,讓經典在傳承中不斷煥發新光彩。
合報玩轉合肥融媒體工作室
合肥在線—合新聞記者 王峰
X 關閉
X 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