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,企查查依賴會員帶動增長的C端業務已出現疲態
你用過企查查嗎?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上交所官網顯示,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企查查)主板IPO已獲受理,目前處于問詢階段。
招股書顯示,企查查成立于2014年,是一家專業的商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商。截至2025年6月末,該公司累計注冊用戶數超過1.5億,月活躍用戶數超過8000萬。
從財務表現來看,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(下稱報告期),企查查分別實現營收5.18億元、6.18億元、7.08億元、3.75億元,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.9億元、2.59億元、3.17億元、1.72億元,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2.76億元、3.99億元、4.25億元、2.37億元。
投資時間網、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,盡管業績呈逐年增長趨勢,但企查查仍面臨著C端業務增長乏力、B端拓展中數據合規無法規避等問題。那么,在國內商業查詢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的情況下,企查查此次能否順利叩開資本市場大門?
企查查營收和凈利潤情況(萬元)
數據來源:公司招股書
據招股書介紹,企查查依托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、裁判文書網、知識產權局等官方平臺的公開數據,通過算法清洗、結構化聚合與產品化包裝,形成面向企業與個人的信息查詢服務。
在業內看來,該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“邊際成本近乎為零”,公司在技術體系搭建完成后,新增用戶的服務成本可忽略不計,為高毛利率奠定基礎。招股書顯示,報告期內,企查查主營業務毛利率從87.24%持續攀升至90.74%,且高于可比公司均值。
毛利率可與茅臺比肩的企查查,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。招股書顯示,創立至今,公司已完成8輪融資。投資方包括險峰長青、燧石資本、元禾辰坤、興富資本、國方創新等機構。
在股權結構上,IPO前,企查查控股股東、實際控制人陳德強直接持股35.49%,通過蘇州知彼間接控制11.54%股權,通過蘇州知己間接持股5.96%,合計控制公司53%股權。此外,萬得信息旗下荷花緣持股16.34%,楊京持股12.07%,險峰投資持股5.69%,施陽持股4.73%,興富新興持股2.8%。
分紅方面,2022年及2023年,企查查均進行了現金分紅,分紅金額分別為1億元、2億元。
從營收構成看,企查查涵蓋C端與B端業務,包括會員訂閱、數據服務和廣告等。報告期內,該公司C端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4.12億元、4.88億元、5.44億元和2.86億元,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.51%、78.89%、76.87%和76.11%。會員類產品的收入分別為4.41億元、5.30億元、6.02億元和3.16億元,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均在80%以上。
投資時間網、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,由于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,企查查依賴會員帶動增長的C端業務已出現疲態。
招股書顯示,2024年,該公司新增付費用戶數為50.76萬個,較2023年減少4.8萬個;新客戶付費金額為2.84億元,較2023年同比下滑2.85%。此外,2024年企查查累計注冊用戶達1.39億,但付費用戶僅為104.8萬,付費轉化率已從2022年的1.02%降至0.75%
面對C端業務增長見頂,企查查逐漸向B端發力。報告期內,公司B端業務分別實現收入1.06億元、1.30億元、1.64億元和0.9億元,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20.49%升至23.89%。
不過,“投注”B端業務,企查查的合規風險也在加大。官方信息顯示,截至2025年10月,公司涉及的司法案件達281起,其中被告身份為264起,案件類型涵蓋名譽權糾紛、網絡侵權責任糾紛等。另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,企查查累計投訴量達2655條,主要問題包括“誘導消費”“退款難”“數據錯誤”“亂扣費”等。
報告期內,企查查主營業務收入按客戶類型劃分情況(萬元)
數據來源:公司招股書
近年來,以人工智能、大數據挖掘、可視化分析為代表的先進技術不斷推陳出新、升級換代。隨著ChatGPT、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布,國內商業查詢領域也面臨著AI等新技術賦能革新所帶來的新一輪機遇和挑戰。
從研發層面來看,報告期內企查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.93億元、1.08億元、1.17億元和0.6億元,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.02%、17.45%、16.56%和16.05%。而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24.19%、24.23%、23.63%、23.57%,均高于企查查。
為了提升競爭能力,此次IPO企查查計劃募資15億元,分別用于C端及B端商業大數據產品研發升級項目、多維大數據庫升級項目、商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研發項目。
企查查在招股書中表示,如果公司未來不能在技術升級創新方面作出前瞻性判斷,對()進行更深程度的挖掘和分析,則無法為用戶提供更精準和個性化的商業信息,將有可能導致公司的產品研發和功能迭代,無法滿足用戶在信息交互效率和智能化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,從而影響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及市場競爭力。
下一篇:最后一頁
X 關閉
X 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