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關資料圖)
一只孤獨的火烈鳥10月底來到武漢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,開始了越冬生活。這只火烈鳥被觀鳥愛好者親切地叫作“小紅”,2021年11月3日首次來到沉湖濕地越冬,中間除了在2023年失約,到今年已經4次到中國越冬。火烈鳥是群居性鳥類,而且在中國沒有自然分布,它為什么孤身到沉湖濕地越冬引起人們的好奇。專家猜測,這只火烈鳥可能是一只迷鳥,在遷移過程中與自己的種群失去聯系,開始和其他鳥類一起生活和遷移。
火烈鳥學名大紅鸛,屬于體型較大的涉禽,嘴粉紅而端黑,嘴形似靴,頸甚長,腿長,紅色,兩翼偏紅。常結成數十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生活,飛行時頸伸直。多立于湖泊、沼澤的淺水地帶,嘴往兩邊甩動以尋找食物。主要以水中的藻類、小蠕蟲、昆蟲等為食,偶爾也吃小的軟體動物和甲殼類,廣泛分布于歐洲、非洲、中東、南亞次大陸等地。中國上世紀90年代首次在新疆記錄到火烈鳥,近年來在有些地方有零星出現,屬于偶見迷鳥,因為意外因素才過來,但像這只火烈鳥連續多年來到一個地方越冬還不多見。
2021年11月3日,“小紅”首次現身沉湖濕地,在那里度過了一個完整的越冬季,引起沉湖鳥類監測隊、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的關注。2022年10月10日,“小紅”再次來到沉湖濕地,直到次年5月離開。然而在2023-2024年越冬季,卻遍尋不到“小紅”的身影。
2024年10月30日,人們再次發現“小紅”到來,2025年2月20日遷離沉湖。今年越冬季到來,正當人們猜測“小紅”會不會回來時,10月27日記錄到這只火烈鳥在沉湖出現。
武漢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明亮告訴紫牛新聞記者,這只火烈鳥可能因為迷路,無法回到原來的棲息地,于是每年跟著其他候鳥一起來沉湖越冬。“小紅”雖然沒有同類相伴,但其體型、食物需求、棲息環境和來沉湖越冬的白琵鷺、灰鶴等大型涉禽類似,可能是跟著它們一起遷徙而來。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
校對 胡妍璐
上一篇:報告:我國優質中小企業不斷涌現 科技和創新型超60萬家
下一篇:最后一頁
X 關閉
X 關閉